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美文美图  > 正文

姜楼小学随想

作者: 董显信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2-10-14 10:41

董显信

2022年9月,姜楼小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黯然退场,回想起这所小学的过往,心里真的有些失落、感伤。

我生于斯,长于斯,同其他村民一样,酷爱着这片热土,热爱着自己的家乡。

八岁那年,我和其他同龄伙伴一样,扛着母亲缝制的新书包,高高兴兴地去上学,说是新书包,不过是用自己织的粗棉布缝制的。那时的学校简陋不堪,用“黑屋子、土台子、里边一群苦孩子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。说它苦,那是时代的印迹,经济落后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。教室里没有课桌,是用长板子支起来的,两头用砖垒起两个砖墩,学生从家里带来小板凳,一条长板上坐六七个学生,老师没有讲桌,黑板也不过是在墙上用黑漆涂抹一片,大多数的家庭连2分钱一个的方格本都买不起,都是拿一个鸡蛋去换,为了少用作业本,练习写字就在教室前面杨树林里的空地上,用小木棒在地面上写、划。

姜楼小学也有过曾经的辉煌,一代一代的教师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地耕耘,有本村的,也有外村的。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,1984年,一批从姜楼小学走出的学生升入了大学,成为恢复高考以来首批大学生。之后,本村学子刻苦学习捷报频传,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考入理想大学,成为国家栋梁。

姜楼小学一直有着良好的教风和学风,老师兢兢业业,诲人不倦,学生勤勤恳恳,学而不厌。那时外地教师住在村里,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,本村老师与学生一同放学,一同吃饭,一同上学,在去学校的路上学生不会的问题就可以提问、解答,师生关系情同一家、无拘无束。

岁月流逝、时代变迁,随着时间的变换,姜楼小学丧失了办学的条件。但变换的是地点、条件,不变的是一颗求学的心。在党的领导下,学生上学的条件会越来越好,教学条件、师资队伍、教育环境会更加美好,学生家长有理由相信,只要学生勤奋努力、家长从严要求、教师敬业教学,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,莘莘学子一定能考入理想大学,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。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